主页 > 休闲娱乐 > 生活时尚 > 正文

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社会内卷是什么梗有什么特征

[作者:严民]
2021-05-04 20:47

  最近内卷这个词很常被提起,你所经历过哪些事情上的内卷?那么,什么是社会内卷化?社会内卷是什么梗有什么特征?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社会内卷化?社会内卷是什么梗有什么特征?

  就是大家心里都知道: 996 高出的一截工资无法支付未来高额的医疗费,过度劳累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问题。

  但还是争先恐后加入,让这个滚轮永远停不下来。

  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例通俗易懂来了解什么是社会化内卷?

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社会内卷是什么梗有什么特征

  “内卷化”的特征

  “内卷化”(Involu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Involutum,意为“转或卷起来”。现代语境中,常用来形容“一种盘绕起来的、复杂的、纷繁混乱的事物”。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盖尔茨将其应用到农业发展的分析中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此后,一些学者将其用来解释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停滞发展现象。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内卷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内卷、自我复制与精细化的状态。

  社会管理中的“内卷化”现象表现在:一是组织结构精细化。随着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部门越来越多,条块结构越来越复杂。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管理已卷入精细化格局。二是组织功能维稳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事后处理胜过源头治理,专注“维稳”却淡化“创稳”。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等于“问题处理”,认为“稳定压倒一切”,甚至不计维稳成本和后果,组织功能陷入忙碌的维稳“漩涡”。三是组织人员压力化。尤其是基层的官员,一方面要应对上级的政绩考核,另一方面要接受日益频发的社会问题的挑战。维稳政绩作为考核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效用。很多官员在维稳上肩负着巨大压力,一些地方还流行着“对上扛不住,对下管不住”的谚语。比如越是在大型会议的“敏感”时期,一些上访“专业户”越是闹得厉害。

  精细化、维稳化、压力化下的社会管理表面上缓解社会矛盾,促成短期内的社会稳定,但它并没有根本化解社会矛盾,反而使社会矛盾内卷,酝酿着更大的社会风险。“维稳”起见,一些干部就容易采用管制、控制等刚性管理方法高压处理,却忽视了疏导、劝说等柔性管理方法的优质效益。

  “内卷化”的本质

  社会管理“内卷化”的危害性相当大,应当引起严重关切。

  第一,“内卷化”实际上是简单地复制旧有机制,致使社会管理创新停滞不前。加强社会管理往往是通过扩大社会管理机构规模,出台更多政策规章来实现,以应对日益频发的社会问题。其实这只是在同一层面不断地自我复制、自我强化,增加执行旧有机制的机构和人员。其结果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地得到强化,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不免会出现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然而,社会组织的孕育平台仍然没有放开,政府失灵的角落没有足够的第三方组织来填补,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社会问题实际上是处于“真空”状态。

  第二,“内卷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使得社会管理的机制与体制相分离。社会管理机制是通过公共权力的运行来实现。公共权力虽然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中不断地得到加强,但它并没有跟进社会管理体制转轨。尽管中央多次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但地方实际部门和官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确保在任期内不出问题,便采取“能包就包”、“能推就推”策略。这么一来,公共权力就被赋予新的要素而产生异化,用以应对体制环境,而不是与体制相接轨,严重背离了加强社会管理的目标。

  第三,“内卷化”营造出社会管理“表面稳定”效益,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内卷化”的继续和繁荣。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容易形成“压力维稳机制”,这促使了一些官员不得不“为稳定而稳定”,贸然推崇行政手段,营造出社会稳定假象。在压力维稳考核机制下,这容易为官员的政绩加分,受此利益驱动,社会管理“内卷化”方式很容易被学习和应用。“内卷化”的结果虽为可观,却掩饰住社会问题的根本。这只会进一步积聚社会风险,导致社会矛盾呈现上升态势。

  如何看待“内卷化”现象

  正如亨廷顿所说的,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不稳定。在快速现代化背景下,政府社会管理无法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社会管理“内卷化”。虽然“内卷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社会管理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是说任其渗透,无所作为。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社会管理方式,从源头上杜绝社会管理的失范行为。只有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期待。

  第一,着力孕育社会管理创新环境,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与活力。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政府扮演“有限政府”和“掌舵者”角色,充分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事务中来。这意味着一方面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孕育社会管理创新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起协作治理作用,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政府社会管理领域的失灵现象,从而避免依靠简单复制旧有机制带来表面上的“强化”作用。

  第二,坚持依法规范社会管理,促使社会管理机制与体制相契合。社会管理机制应当在相应体制环境下运行,法制是有效施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依法规范社会管理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用法治手段,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并进,彻底杜绝“与民争利”和“粗暴执法”现象,构建社会管理法治化模式。这既可以实现与政策体制相接轨,又能消除公共权力的异化隐患,确保社会管理机制在政策体制下健康运行。

  第三,树立正确的动态稳定理念,摆脱压力维稳考核机制的束缚。社会管理是政府关注和回应社会诉求的一种方式,这表明社会稳定不等于平静无事,没有社会矛盾,而是处于动态的互动协调过程。通过不断地优化调整社会关系使旧的失衡达到新的平衡,实现社会稳定。因此,官员要树立正确的动态稳定理念,摒弃“稳定压倒一切”和“维稳政绩至上”的观念,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从源头上防范社会矛盾的滋生。

  总之,走出“内卷化”怪圈是当前社会管理改革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不再是简单地复制量变,应当要有质变的飞跃,使我国的社会管理顺利地朝改革与创新的深水区迈进。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内卷化?社会内卷是什么梗有什么特征的有关内容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