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鹏城活动 > 正文

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录片《活着》

[作者:任岸]
2012-05-11 12:04

  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录片《活着》

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录片《活着》
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录片《活着》

  时间: 5月12日 14:28 - 17:00

  地点: 深圳 福田区 嘉之华影城(音乐厅旁边,图书馆斜对面)

  费用: 免费

  类型: 电影

  主办方: 深圳独立电影社

  活动详情

  5.12-14︰28 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录片《活着》特别放映【免费】

  【放映时间】:5月12日(周六)14︰28

  【放映地点】:嘉之华影城(音乐厅旁边,图书馆斜对面)光影书房

  【活动费用】:免费!

  【影片简介】:

  1,基本信息:

  2011年

  中国

  纪录片

  79分钟

  高清

  彩色

  立体声

  16:9

  四川方言

  中英文字幕

  2,影片简介:

  2010年5月,家住四川都江堰的叶红梅开始了第二次试管生育的过程,她8岁的女儿在汶川地震中遇难。汶川地震中有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有六千多个,其中有五千多个家庭准备再次生育。这些地震丧子家庭普遍希望通过生育能让死去的那个生命"轮回"到新生命中。叶红梅就希望再生一个女儿,就能让过去那个孩子回到她身边。但对于已经40岁的叶红梅而言,再生育的进程非常艰难。由于她年纪大,输卵管也有损伤,而她又不愿收养别人的孩子,试管生育成为她的惟一选择。而试管生育带给她巨大痛苦,她的身体渐渐难以承受。叶红梅的丈夫祝俊生在地震中未能救起自己的女儿,一直心怀愧疚,如果能再生一个女儿,就能减轻他的愧疚感。由于身体和资金的原因,第二次试管生育可能是叶红梅和祝俊生最后的机会,也面临极大的风险,他们能成功吗?

  3,导演阐述:

  《活着》关注的是大灾难背景下的生命故事,在震后共有5000多个家庭有再生育意愿,仅从数量上来说,这场地震后的大规模生育行为就非常不同寻常。而这些家庭为什么选择再生育,为什么不接受收养孩子?为什么面临重重困难用尽各种办法也要再生育?这是我们要探求的。

  而我们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生育本身的进程,更是在生育背后对待生命的态度。死者已矣,生者如何面对死去的生命,如何面对新生的生命,又如何面对自己未来的生命,都在“生育”这个进程中慢慢展开。透过这部影片,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生命会在瞬间失去,令人猝不及防。你越是对新生命充满期待,他越是不会出现,而当你放下时,他却出现了。我们也看到生命的“有常”,生命终究是要向前的,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的生命状态中,我们无法用惋惜和追忆来阻挡生命的前行。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挡生命本身的惯性,不管生育会是怎样的结果,不管一个家庭有怎样的喜怒哀乐,这些家庭、这些人仍然要随着生命的惯性向前、向前。

  4,主人公简介:

  叶红梅 (妻子)

  叶红梅和她的丈夫在地震后住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板房区,汶川地震中都江堰是极重灾区,共死亡3000多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了不小比重,共1000多人。在地震后再生育的母亲中,叶红梅极具代表性。首先,她的生育极其艰难,在四川5000多个再孕母亲中,只有一半顺利生育,另一半则因年纪及身体机能等原因不能顺利生育,叶红梅就是她们当中的一个。另外,她希望女儿"轮回"到新生命中,这是地震再孕母亲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观念。与别的再孕母亲不同,叶红梅的生育很有戏剧性,在我们一年时间的拍摄中,叶红梅一直尝试各种方法努力生育,但一直不能成功,她第二次试管生育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而就在她心灰意冷放弃生育时,她却莫名其妙意外怀孕了,这个消息我们在影片结尾交代出来。她的生育的戏剧性或许也折射出生命的无常。

  叶红梅的生育过程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针药之痛、舟车劳顿都由她一人承担,而周围朋友一个个成功怀孕喜笑颜开的环境又给她极大压力——不生育又能做什么?为什么别的女人能生而我不能生?在那样的小城市,对于收入和教育水平都很低的母亲,没了孩子似乎失去了人生一多半的幸福,而拥有孩子就会拥有和常人一样的幸福。叶红梅的丈夫只能给她有限的关怀,不能给这个寒微的家庭带来足够的收入,而再生育又花销巨大。还有政府的态度也让叶红梅不满,只给两次免费再生育的机会,而如果有第三次试管生育,这个家庭也完全承担不起。在面对这些困难和压力时,叶红梅表现出伟大的坚忍,也呈现出惊人的母性的力量,这深深打动我们。

  祝俊生 (丈夫)

  地震前祝俊生和妻子在中国西部小城市都江堰开小饭馆,虽然没有很多收入,但有个乖巧聪明的女儿,一家人很幸福,这是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地震夺去了他们的女儿,也让这个家庭的幸福大打折扣,没有孩子的日子里,祝俊生和叶红梅常常面面相觑。

  地震后叶红梅忙于生育,没有工作,祝俊生只能做装修临时工,一个月顶多能给家里带来1000元收入,面对妻子的抱怨,祝俊生也无奈:"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那么累的活儿了!"在镜头中我们看到祝俊生在生活上照顾妻子,关爱妻子,但他不够勤勉,沉溺烟酒,妻子劝他戒烟戒酒他也只是敷衍,他宁愿去乞求政府的补助而不是自己去挣钱。而且他对妻子的爱也有限度,当妻子几乎没有生育孩子的希望时,他提到过离婚,虽然在朋友的质问下否认,但他对妻子的爱似乎有弦外之音——爱妻子之外他更想要孩子,年老时膝下无子是他最大的担忧。而他的性格也不如妻子叶红梅坚忍,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经常不够坚强,甚至以泪洗面,在我们的镜头前这个男人多次哭泣。

  祝俊生是个可爱又可气的男人,也是一个既关爱妻子但又有点自私自利的丈夫。

  5,主创简介:

  制片人 梁为超

  梁为超,独立纪录片制片商Peak & Galaxy Communications的创立人,以制片人的身份帮助中国的优秀独立导演与国际市场对接。2010年,他与范俭导演合作的关于汶川地震再孕母亲的纪录片《活着》(The Next Life)获得NHK电视台和半岛电视台合拍资金,他还帮助刘硕、费佑明导演在新加坡新传媒(Mediacorp)和日本NHK联合举办的"亚洲预售"(Asian Pitch)中胜出,而他与单佐龙导演合作的项目《陌上桑》(Song of the Mulberries)获选EDN和Documentary Campus联合举办的2010年"跨界探险"(Crossing Borders)计划和2011年柏林电影节Doc Station项目。

  导演 范俭

  范俭,1977年生,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在中央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多年,2007年开始独立制作纪录片。范俭于2006年完成的《在城市里跳跃》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英国牛津纪录片电影节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2008年完成的《的哥》入选中国独立影像展十佳纪录片及香港亚洲电影节。2009到2010年,范俭两度参加南方多媒短片节,并两度获奖。2010年,范俭创作的汶川震后再生育题材纪录片《活着》与日本NHK等国际电视机构联合制作,入围2011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单元,获得2011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审团特别奖。2012年,范俭的纪录片项目《在城市里奔跑》入选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

  范俭创作年表

  2009-2012,纪录片项目《在城市里奔跑》

  2009年获上海真实传媒有限公司资助

  2012年入选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天才训练营纪录片工作站

  2011,纪录片《活着》(57分钟,79分钟)

  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审团特别奖

  2011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中片竞赛单元

  2011北京独立电影展

  2011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

  2010,纪录片《我的理想》(5分钟)

  2010南方多媒短片节银奖

  2010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

  2008,纪录片《的哥》(59分钟)

  2008中国独立影像展(获评年度十佳纪录片)

  2008香港亚洲电影节

  2009英国牛津纪录片电影节

  2008-2009法国shadows影展及欧洲巡展

  2008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09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

  2006,纪录片《在城市里跳跃》(118分钟)

  2006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中国变迁”单元

  2007马德里纪录片电影节长片竞赛单元

  2007牛津纪录片电影节展映单元

  2007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07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2007中国独立影像展

  2004,纪录片《竞选》(93分钟)

  阳光卫视播出

  主办团体:深圳独立电影社

  协办影院:华夏艺术中心影院(南山)、嘉之华中心影城(福田)

  协办场地:红糖罐(罗湖)、墨客空间凉茶铺(南山)、小津概念书房(福田)、一路阳光教练馆(西丽)、自在空间画廊(蛇口)

  活动组织:Clyde、断弦的耳朵、合纥、李慧、琪苗、向阳花、音乐铃声、张斯雅

  场刊制作:爵士猫、文四儿

  声明:本社所放映的一切电影及影像作品,均已获得原版权所有者授权许可。我们郑重声明不复制、不上传网络、不向他人借阅影像拷贝。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