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电影大片 > 正文

电影失孤好看吗

[作者:smhmn]
2015-03-23 10:39

  电影失孤好看吗?参考下面一则影评:

  1.刘德华真的很努力,而且越来越努力,根本看不到他放松自己的痕迹。妆容把他努力变成一个安徽农民,他自己也拼命成为一个农民,穿着一件衬衣,里面还套着一件秋衣,这真是精准地描摹。但这说得过去的状态只能截止到他开口说话之前,他一开口讲话,一切就都崩塌了。他讲着一口港味普通话,在码头上跟周围的人点头哈腰地打招呼,“兄弟,麻烦你哦,帮我看一眼哈。”那些总让人联想到TVB的语气助词,真的没有办法不让我跳戏。启用港星,尤其是这种所谓的“天王巨星”出演内地农民,往往都是这种后果。当年,顾长卫选择郭富城出演《最爱》里的农民,就是一次先例。虽然这一次刘德华的表现比郭富城优异许多,但仍然没办法真的颠覆自身的局限。这些巨星依靠常年节制饮食和专业健身打造出来的身体线条,就天然没办法出演那些倚着靠着歪着斜着,体型走形的农民。明星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状态之后形成的凌厉眼神更无法揣摩出农民那些眼睛中的闪躲与卑微。这些巨星长得太“清晰”,而不像普通人,永远挺着一张模模糊糊的脸。所以,当刘德华每一次在一群人中间出现的时候,即使镜头焦点没对准他,观众也会凭借本能第一时间发现这个人与众不同。没办法,你要明星拉动票房,就得经受这样的结果。

  2.井柏然老师,您是来戏里捣乱的么?你德华叔叔有多努力,你就得多逗比,把人家的努力都稀释了算完是吧?井柏然这种没受过系统台词训练的演员,只要一大声说话就会因为控制力不足而暴露方言底色。所以,每当他一扯脖子喊,就总让我以为是芒果台的杜海涛给他配的音。一个从小在四川重庆一带被拐卖,然后送到福建武夷山生活了快20年的小伙子,说一口带有东北尾音的京片子,你们自己感受下。我还必须逼迫自己相信这段剧情,这是得有多受罪。更要命的是,井柏然老师的主要功能是在电影中负责配乐诗朗诵部分。这个从小没户口,一直在山里修摩托的哥们,给自己染了一头栗色韩范儿微卷发,穿一款美国鹰的帽衫,动不动就背对江水,面向竹林,悠悠念诵“为什么,我的妈妈,连我的梦里都不肯来。”因为导演不是你琼瑶阿姨,谢谢你,赶紧收了神通吧。

  3.这部戏中客串的明星挺多,比如扮演交警的梁家辉,比如扮演人贩子的吴君如。相比之下,吴君如的表现算是最好的,因为她台词很少,露面又不多,这样就可以把妆化得很夸张,人们就会相信她的角色。因为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以也没办法挪动太多,如果能把刘德华的角色哪怕改成一个广东人,都能顺理成章地解决掉他的台词困惑。所以,现在就只能看到这么一个,说港普的安徽农民遇到了一个说北京话的福建孩子,又在中国大山间的高速路上偶遇一个同样说港普的交警的故事……

  4.同样的题材,《亲爱的》讲的算是个完整故事,每个情节和情感推动都很扎实可靠,也有效,人物与背景契合度很高,但《失孤》只有设定,没有故事。某种程度上讲,这部电影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它缺乏最基本的代入感,只是在几个必要的节点上,通过演员的失声痛哭强迫催泪。这样就很讨厌了。从整体上来看,它更像一部风光片。《失孤》的摄影和美术都很优秀,有些中景和远景令人赞叹,而且满眼的翠绿和流水,它把中国大陆山村景象中那些粗糙的部分有效剔除了,在镜头中,时常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台湾或者日本取景的片子。而作为电影本体的故事,几乎完全是缺失的。我真的不能理解,作为著名编剧出身的彭三源,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个根本就没有故事的电影。优秀的父子/类父子设定有太多,同样是父子上路的设定,著名的《内布拉斯加》同样没有什么块状的故事,但是每一次寻找和每一次失落都应对着也推动着两个角色情感的递进,最终解决也解释了某些东西,所以才堪称优异。但《失孤》呢?只有莫名其妙情感突进,两个角色完全是被编剧强制性地粘合在了一起。

  5.我们来仔细看看,为什么这两个角色的故事和情感线会让我们觉得那么别扭和不对劲儿。刘德华和井柏然因为一场车祸结识,后者帮前者修摩托,也一点点互相得知来路。修车之后,两个人按常理,要么一拍两散,要么一同就此上路各自寻亲。但编剧安排他们分开了一段。然后,刘德华寻亲失败,被人痛打,跌跌撞撞把破损的摩托拖到沙滩上,此时,井柏然如天使下凡般降临,随后,两人扭打一处,然后又突然和好,感情递进一个层级。我们明白,刘德华坚持要修车是为了表现自己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井柏然告诉他摩托彻底报废,是不想看他如此糟践自己。但是,作为编剧和导演,你不能安排这种根本缺乏可能性的邂逅戏让两个人再度重逢,刘德华从海里拖着个破摩托在沙滩上蹭来蹭去,难道是通过心灵召唤叫来的井柏然吗?在此之前,他们俩感情线已交代结束,那么几乎算是萍水相逢的二人,即使有着共同又特殊的情感背景,也不可能重逢时就爆发出那么极端的情绪,这不符合常识。中国电影对于常识的蔑视导致了一次次灾难式的叙事。好了,这算一次情感增生,再往后看,两人一起上路,一人寻儿子,一人寻父母,两个刚认识不久的人,在澡堂子的躺椅上挨得那么近,脸对脸不说,还互相把腿压在对方身上逗个什么劲呢?彭三源老师可能不知道现在大众的审美取向,用狗血电视剧的思维去框定电影,电视剧的受众基本是中国大妈,电影院里基本都21.5岁,这些年轻人会说你在让角色搅基的,懂吗?这叫文化氛围背景,年轻人是被这样的氛围熏染出来的,你要考虑这些。之后的情绪和节奏更加失控,两个人打工给人洗车的时候,互相泼水逗乐,弄得跟一对小情侣一样,这样真的太不合适了,而且还搭配着那种挤眉弄眼的滑稽音乐。你为了让大家看到,他们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或儿子,但是这种表现方式起到了反作用。别的不再提了,对于只用90分钟讲好一个故事,以及要使用针对非大妈受众的方式去讲,这个导演还差得太远。

  6.《失孤》其实也不只一条故事线,除了刘德华和井柏然这条主线之外,还有一条穿插的失去孩子的年轻母亲的戏码。看到最后也没能明白,那条线索到底是干毛用的。难道就是用来抒情和安排一场死亡来刻意显示悲剧性吗?如果说,拍摄刘德华和井柏然故事的时候,导演彭三源犯了中国电视剧主义的错误,那么另外那条母亲的线索就是走上了中国式MV主义的邪路。一个失去孩子,已近疯癫的母亲,你还把她打扮成得跟个文艺女青年一样,穿个黑色开衫配条棉布白裙子,每天徘徊在十字街头,这算怎么回事啊?最终,孩子被人发现,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跳江。这么绝望的结局,你把落水画面拍得跟个偶像剧一样,又是橘黄光晕,又是飘散的长发,就差弄一群鱼围着她转了是吧,你的目的是什么啊到底?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导演是不是拍了很多这样的段落,为了主戏不够,配菜来凑啊?除了那条莫名其妙的线索,还有井柏然在找到亲生父母时,不断穿插的竹林和铁索桥,还有妈妈剪断的辫子。你知道用这种慢动作和黑白色调故意做出的心理描写有多拙劣吗?现在连动画片都不这样描写人物心理了好吗。

  7.本来,刘德华寻子是主要推动情节,结果遇到井柏然之后,他几乎算是完全变成了被动方,把所有希望和精力都寄托在帮助井柏然找到父母这件事上。这个错动太大了,缺乏必要的交代他是用这样的方式弥补自己寻子不得的心理缺失,电影,是要你去讲故事,你不能仍给观众一堆材料,让观众自己去做脑补啊。狗血的是,井柏然找到亲生父母,就是因为刘德华在网上发了一条消息,说多年前,村里一起丢了两个孩子,由此,事情突飞猛进。如果这么好办,井柏然那么多年做梦都想回家,您作为一个20岁的年轻人,在网上自己发条消息能死吗?合着您就是一直憋着,等刘德华来找到你,把这个机会让给他,让他有成就感的是吗?您是菩萨下凡吧,一直在那等着点化刘德华的是吧?我知道,你交代了,一起被拐卖的那个孩子不想寻亲,井柏然不想影响他,但这不妨碍你发这条消息寻找自己的爹妈啊。你为了不影响那个一同被拐卖的孩子现在的生活,就甘愿放弃自己找到亲生父母的最好机会。您编这个故事的时候,用来思考的器官是大脑吗?

  8.最后,说两件事。第一,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有多少人能凭借本能记忆记得两个主角的角色名字,其实,他们一个叫雷泽宽,一个叫曾帅,但是,我们只能记得,一个叫刘德华,一个叫井柏然。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只能记得演员名字,而想不起角色名字,是一种耻辱。第二,问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自己有这样的困惑。“失孤”,到底是神马意思呢?失去孤儿?失踪的孤儿?还是别的神马我没搞清楚的内容?这戏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啊,只有被拐卖的儿童啊,退一万步讲,就算把那些被拐的孩子都称作孤儿,你怎么能叫“失孤”呢?失去之前,他们不是孤儿啊,你又怎么能“失去”一个孤儿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