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山公园有关负责人昨日介绍,梅林山公园南区自去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除青潭幽梅景区涉及到荔枝林及地面附着物征地补偿等事宜未开工外,其他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均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中南区4号登山道长326米已铺装完毕,彩色梅林区至塘朗山登高主游道部分路段已开始铺装,沿线休息亭廊、管理站、泵房及蓄水池基础有序施工,约实际完成总投资的30%,力争在2011年大运会前部分建成并开园。
昨日,施工人员在梅林山公园铺设登山道。
一区一景注入文化素材
据介绍,梅林山公园南区东接梅林公园彩色梅林片区,西与塘朗山公园相接,南临北环大道,北以山脊线为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
据梅林山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打造特色公园时注意公园的整体性。公园的每一区、每一景尽可能注入文化素材。在梅林山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景观特点,将景区景点与周边地形地貌和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设计构思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脉,提炼出新的文化素材,并注入每一区、每一景,使得景区景点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
如梅林山公园的青潭幽梅景区,就是利用现有的山凹地形和水体以及将来种植的青梅树林来构筑,“青潭”之名用来表现颜色的“青”,其目的就是要用颜色的青来表现水体的深和净,再与周边的青梅林相映衬,表现景区意境的“幽”。
梅林山公园的梅语亭,是利用其独特的地形地理位置特点,站在此处能眺望福田、南山和宝安三区的城区景观,结合元末明初时期梅林先民在山上种植青梅的生产生活历史,造型上,朝三个方向布置三个半圆亭台,由三个半圆接合,命名“梅语亭”,其寓意是三个梅果叠合在一起,造型独特,是集避雨休闲、登高望景和防火功能于一体的亭子。
梅林山公园的层云亭,是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景区景象特点,亭子位置在后面主山峰,此处的气象特点是夏雨初晴时云雾缭绕,正符合了诗人杜莆《望岳》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意,取名“层云亭”。
登山道将先行开放
据梅林山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开放的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登山道,总长2000多米的登山道,在梅山苑后有入口,经茶香径走山脊可到与塘朗山交界的梅语亭。沿途将修建厕所、避雨亭及管理站。登山步道木荷连天,绿浪涛涛,清风习习,青山绿林环抱中的梅林水景若隐若现,令人神往。途中的碧玉亭沿小径而设,登临于此,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四野美景尽收眼底。
据悉,梅林山公园道路力求自然、生态,主要有磨石嵌草、自然石块、原生态土路等几种形式,尽量减少人工道路的修筑,让游人置身林中小径时踩着地上沙沙作响的树叶,能更深刻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惬意。即将开放的这条登山道,修筑约1300米,其余均为原始路。
生态建园低碳养园
梅林山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实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建设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生态建园就是强调公园生态功能的同时也要强调公园建设过程的生态介入。建园过程的生态介入就是还原和维护建园各要素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关系。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要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动物的生态节位和其生态关系。市政公园的建设涉及造园,就必须以生态原则构筑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同时,兼顾造园艺术。
节能减排是当前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倡低碳养园。通过维护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其生物多样性,并引入循环经济、环保节能技术,如利用建筑废弃物做园道等设施材料,生态环保型厕所以及太阳能、风能照明等,在公园的日常养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不污染环境
2024-05-17 16:05
2024-05-17 15:56
2024-05-17 15:51
2024-05-17 15:45
2024-05-17 15:39
2024-05-17 15:33
2024-05-17 15:22
2024-05-17 15:18
2024-05-13 15:54
2024-05-13 15:47
2024-05-13 15:46
2024-05-13 15:15
2024-04-29 16:13
2024-04-29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