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圳旅游 > 游记见闻 > 正文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 感受华夏文明(6)

[作者:周舟]
2011-08-21 14:30

中亚

  伊斯兰建筑的魅力

  撒马尔罕,中亚名城,丝路重镇,建城2500年。汉代时我国称其为“康居”,玄奘到此,称其为“飒秣建国”,并以佛法感化了国王。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曰:“土地沃壤,多出善马,气序和畅,风俗猛烈”。这里曾是花剌子模帝国的中心,1219年被成吉思汗攻陷后,遭受灭顶之灾。之后,它重新崛起。融合了其他城市的精髓,弘扬了中亚建筑的传统,恢宏的寺院,挺拔的尖塔,绿荫中演绎着历史,古典中透露出豪华。让人自然联想到欧洲人对它赞誉的名号——“地球的不老容颜”、“东方古老的罗马”。
 

  撒马尔罕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纪念建筑和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在世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代表了伊斯兰文明的高峰。我们满怀冲动,看过宗教建筑组成的列吉斯坦广场,三座建于15—17世纪、气势宏大的经学院围绕着它;探访15世纪帖木儿家族陵墓,高大的穹顶彰显着它;走进皇族十三陵,突起的土丘托举着它:漫步号称亚洲之最的帖木儿之妻清真寺,绿树鲜花簇拥着它;逛遍热闹非凡的“大巴扎”,香气扑鼻、油光诱人的各式馕品充斥着它……所到之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蓝色建筑在阳光下闪耀夺目,绿色穹顶在天际中娇艳神秘.令人由衷地赞叹伊斯兰建筑的魅力。
 

  帖木儿陵墓建筑主体呈黄色,由下而上分为三部分,低层是10米见方的大厅,主体呈八角形,其上的圆形鼓座托起一个饱满的穹顶。墙壁满铺琉璃图案,有卷草,花朵,也有几何拼图。穿过两座大门,走过方形庭院,我们进到室内。里面摆放着九具大理石棺椁,帖木儿墨绿色玉石棺居中,脚下是他最疼爱的孙子,头上方是他的一位老师。室内由于穹项的承托,空间及其高大,阳光从透窗射入,神秘而肃穆。四壁贴面奢侈艳丽,渡了一层薄金的阿拉伯铭文,被射灯照着,倍显尊贵神圣。退出后,衬着草坪再仔细端详这个巨大的蓝绿色穹顶,充满张力,生机勃勃,表面做出的瓜棱,在阳光照射下,光影变化丰富。回来后,翻书得知,穹顶是四圆心的,分有两层,外面33米高,很薄,塑造整体形象,内部23米,支撑出内部空间。我知道穹顶初始于西欧古典主义建筑,但被穆斯林发扬得如此完美,与中亚风格结合得如此和谐,真是令人不曾料及。
帖木儿和撒马尔罕必定是乌兹别克人的骄傲。丝路也好,征战也罢,这里从未寂静过,总有旌旗舞动,时常鼓角齐鸣,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几度辉煌,商贸的异常繁华,以及文化的多元交流。
 

  一路看下来,我注意到伊斯兰建筑有着许多共性。酋先,清真寺、经学院形成城市的中心,多是四合院式和方形柱厅式,大门采用又大又深的“伊旺”;其次,巴扎、驿站、浴场普及,那是服务于商贾的需要;三是相同的自然条件和伊斯兰文化,决定了各类建筑形制十分相似;第四,普遍以拱券作为主要结构手段,这要归于古罗马建筑的影响,拱券有多样的轮廓,如尖券、高券、马蹄形券和花瓣形券等,改变了依托梁柱结构的古老技艺,造成既可集中又可连续扩展的内部空间。而大跨度的穹顶则凸显了集中式空间的艺术魅力,覆盖出更大的面积,从而丰富了建筑的体态;第五,彩色装饰图案覆满整个建筑表面,图案大多为青蓝色几何形、植物纹和绳状,有的还重叠起来,镂空刻制,极富幻想。我去过土耳其,到过埃及,那里的穆斯林建筑虽然也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完全无法与此刻受到的冲击相提并论,因为这里的高大,靓丽,精致,繁杂已超出人们的想象。也许沙漠干燥的气候呵护了古老建筑,也许帖木儿帝国的强盛造就了众多的杰作。当然,主要还应归功于工匠们的技艺,是他们汇集了欧亚的精华,是他们吸纳了各地的灵感。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