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万世居
票价: 免费
景点介绍
深圳大万世居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坪山墟客家村
开放时间:10:00——18:00
大万世居是曾姓客人的祖先曾端义(宝安古代客家先贤,诰授儒林郎,正六品官)于清代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创建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曾氏认春秋孔子儒家传人曾参为祖,后裔于东汉迁江西庐陵,宋政和年间迁福建宁化,宋元间徙居潮州府海阳县。明洪武年间六十二世祖徙居长乐(五华县),康熙年间七十五世祖曾简辉迁居归善(今深圳)坪山绥背开基,七十七世祖曾端义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成大万世居。
大万围屋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建造“宝斗心”,始建时间约在清代乾隆中期。传周公财丁两旺,生有四子,历代繁衍,到其86岁寿终前,五代同堂。于是围屋不断发展扩大,续建“宝斗心”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第二阶段竣工时间约在乾隆末年。“大万世居”落款为“乾隆五十六年立”。这是大万 世居的鼎盛时期,传周公时年58岁。据族谱记载,曾传周敦厚诚实,仗义疏财。如乾隆末年,惠州水患,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1753-1837)积极响应捐资赈灾,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曾传周亦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曾端义之名立“赞政宏才”牌匾启示后人。在端义公仙逝的当年(嘉庆二十四年),曾光斗立“急公好义” 、“惠济桑梓”牌匾以纪念。
大万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身临其中,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体验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可以说它承载的是一部客家近代史,是展现客家文化的生动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徒史有重大价值。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250多年的历史,由于围屋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大万世居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大万世居坐东面西,是一座三堂、二横、二枕杠、内外二围楼、八碉楼、一望楼的大型客家民居,包括屋前的禾坪、月池在内,占地面积226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平面近矩形,后围略带弧形,龙厅凸出。前围为倒座,三座大门,正门建成牌坊式楼门,门额阴刻“大万世居”,落款“乾隆五十六年吉旦”。大万世居以三堂的端义公祠为中轴,内围四角二层高的碉楼和望楼形成“宝斗心”,为第一阶段建成;围绕中轴而建的二横屋、内围后的二枕杠屋和外围屋应为第二阶段建成;它们之间有天街相隔、巷道相连,内部院落和巷道结构十分完整、严谨。房舍结构前围(倒座)和后围为单间通廊式,其余为“斗廊式”单元房。
外围筑女儿墙,碉楼、龙厅与女儿墙等高,女儿墙内四周相同,称为“走马楼”。端义公祠的封檐板、梁架木构件雕刻和彩绘各种动物、花鸟图案,木刻刀工细腻、形象生动,为客家民居中难得的木雕精品。尤其是祠中的十余幅堂联,文化内涵颇高,反映了客家人追根溯源、敬祖睦宗、忠恕为本、仁爱处世、重教崇文的文化传统。
龙岗区坪山街道的“大万世居”更打算加入网络时代特色,将“开心农场”搬到这里,为客家民俗旅游开辟更亲切更有参与感的推介路线。在依托“大万世居”建设的“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游客品尝新出炉的客家米果、大盆菜,欣赏客家山歌、民俗以及“大万世居”特有的舞麒麟。这个景点满足了游客的眼福、口福、和耳福,相当受欢迎。
一入大万世居,就是欢腾的坪山舞麒麟表演和客家山歌表演,还有香甜软糯的客家米果。戴着客家特色凉帽的客家女现场制作的米果,由香甜糯米包裹着花生碎和白糖,用绿色的粽叶蒸好,一出锅就被游客迅速消灭。闻名遐迩的客家大盆菜是当天中午招待游客的午饭,就餐地点就在围屋内,更是独一无二。
景点交通
深圳公交:在市内乘坐211、365至坪山街道
自驾到深圳大万世居:沿359省路道向西可直达
景点图片
深圳大万世居
深圳大万世居风景图片
深圳大万世居风景图片
深圳大万世居风景图片
2024-05-17 16:05
2024-05-17 15:56
2024-05-17 15:51
2024-05-17 15:45
2024-05-17 15:39
2024-05-17 15:33
2024-05-17 15:22
2024-05-17 15:18
2024-05-13 15:54
2024-05-13 15:47
2024-05-13 15:46
2024-05-13 15:15
2024-04-29 16:13
2024-04-29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