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田还湖的八百里洞庭。
不过,在这里稻田与湿地之间的割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洞庭湖在历史上曾几度出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现象,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所以,接下来的事就是“退田还湖”。如今,往日的一垅垅稻田棉地大多成了一洼洼水泊泽国,当地百姓早出晚归仍在这里捕鱼放鸭、网箱养殖。
新疆坎儿井 塞上造江南
坎儿井的水渠也是浣溪,从吐鲁番到鄯善,女人们就如江南的主妇一样,在渠边洗菜洗衣。
说起新疆的坎儿井,也许有人会问这跟稻田有什么关系呢?坎儿井的代表地吐鲁番盛产葡萄和其他经济作物,基本上没有稻田的影子。不过,在新疆鄯善的沙漠边缘,却由于坎儿井的神奇在沙山之下造就了一片片的良田。同时可以看到塞北大漠苍凉与江南水田烟雨,就是坎儿井这种农业工程遗产的魅力所在。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新疆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现在,尽管新疆很多地方已经新修了大渠和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