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38号一馆之隔的34号是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公馆。1937年,顾建造了风格明亮气派的豪宅。三层黄色法式洋楼顶部左右两个亮黄色的窄方柱体烟囱活泼惹眼,顶楼有老虎窗。院子里两株高大的雪松相互倚持,长得绿意葱郁。庭院里杂草丛生,不知道现在的主人是谁,为何无心打理。
34号对面是29号,苏联公使馆的旧址。欧式红顶三层洋楼是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现存完好。门口两株老榆树忠实地看护着门亭。15号菲律宾公使侧日址是一座红墙三层小洋楼,左半边圆柱体的立面给颐和路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古堡童越。32号是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方形红顶的混凝土结构欧式建筑,灰瓦的门亭下悬挂着两个喜气洋洋的红灯笼,院子里搭了一个木质的乘凉架,冬日里,架上的植物枯萎了,仍可想见夏曰里这庭院的闲适。夏季,是这片公馆区最美丽的时节,随着绿荫渐起既而转浓,所谓的民国风情一点点鲜活流曳起来。
这些有名有姓的公馆中间,还散落着大量说不清来由的宅子。紧邻的30号是座灰砖折顶的二层欧式小楼,因一个盛大的黄色露天大凉台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日久落色,可立面精美的纹饰,让人感受到西班牙的浪漫风情。18号公馆是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阳台的镂花是中国传统的鼎铭符号,干口欧式建筑风格交相映衬,别有意趣。
颐和路8号的阎锡山公馆是最浓重精彩的建筑,可实际上,阎只在这里住过7天。主楼建于1936年,是两层中西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洋楼,顶部有传统的翘角屋檐,二楼到一楼的平台为圆形大露台,外立面淡黄色,明快豪华。院子里一株冠盖如伞、枝繁叶茂的雪松已有百年树龄。抗战胜利后,是励志社的高级招待所,现在是军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紧邻8号的6号公馆是陈布雷旧居,陈一家在抗战前一直租居这里。院子很宽敞,但和旁边豪华的8号、修葺一新的9号(现为江苏慈善总会)桕比却显得寒碜。也难怪,在国民党高官中,陈布雷本也是以生活近平苛刻的简朴著称。可是,他寓居的公馆,却在当时不动声色地侧映了主人在纷乱诡谲的历史风云下的角色与心迹。西安事变爆发,陈布雷无数次从这出发,到豪门公馆奔走议事。而后,他也是从这出发,数次前往周佛海公馆。这些行迹,陈布雷都一记录在日记中。
书卷气浓重的人从政,总有些特立独行的举动。比如住3号的陈群。此人曾任汪伪内政部长等要职,日本投降时自杀在此。陈群是闽南人,好藏书。1941年,他在公馆对面也就是颐和路2号,修筑了三层土木结构的闽西客家土楼状的围屋作为藏书阁,遥献双亲。汪精卫题名为“泽存书库“,藏书曾达45万余册。陈群死后,藏书被移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这里现在是江苏省作协和江苏省文艺基金会的办公场所。从正门进去,围屋气势还在,可年久破败,只从绛红色木扶梯和西北角残留的罗马风格廊柱和浮饰中遥见当初的光景。不知道陈群最后一眼,是隔窗凝望珍爱的藏书楼,还是望向巷子另外那头人去楼空的汪公馆。
站在颐和路东北口回头望过去,街道两旁独门独户的花园公馆大都宅门紧闭。一人多高的淡黄色院墙将这种封闭毗连成强大的沉默和没落的矜持。由于种种原因,此处的民国公馆大都面临年久失修的疲态,这也是南京民国公馆建筑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长久陷入的尴尬。一眼望到头的街道,一眼望不到头的历史,一眼望不穿的现实,迷离交错,生出神秘的缴深感。那些彼岸的旧主人们,一定曾在某个月圆之夜隔着海峡遥念起过这些宅子,只是他们心中,一定也如此时这些宅子的风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哽咽。我们这些在高墙外怯怯观望却无法靠近的人们,或者只有等到所有的守望和隔膜消融之后,才能和它们真正敞开心扉地相待吧。
2024-05-17 16:05
2024-05-17 15:56
2024-05-17 15:51
2024-05-17 15:45
2024-05-17 15:39
2024-05-17 15:33
2024-05-17 15:22
2024-05-17 15:18
2024-05-13 15:54
2024-05-13 15:47
2024-05-13 15:46
2024-05-13 15:15
2024-04-29 16:13
2024-04-29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