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同时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课题组公布的2019年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显示,深圳紧随珠海、北京,位列第三。
该蓝皮书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方法,既是联合国千年目标之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迫切需要。为此,课题组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又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蓝皮书对2019年中国国家、省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2010年-2018年总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逐年稳定增长状态。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经济发展指标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进一步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在前几年的调整转型之后,经济增长新动能得到恢复,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持续改善。此外,社会民生进步明显,治理保护成效逐渐显现,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消耗排放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依然较大。
同时,对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排名显示,珠江三角洲的珠海、深圳及东部沿海部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城市的可持发展排名依然比较靠前。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青岛、无锡、南京、上海和厦门,其中珠海连续三年排名首位。
该蓝皮书指出,经济发展方面,位列第三的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经济表现方面也一直是排名前列的城市之一,在2019年经济发展质量领先城市排名中,深圳紧随北京位居第二;在消耗排放方面,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在资源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如单位GDP水耗、能耗、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废水排放量等指标方面表现突出,这些城市人口多、经济活动频繁、人均资源稀缺,普遍非常重视资源节约利用和消耗排放,并且拥有较高的排放控制技术,同时也有较大动力将高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转移出本市,在2019年节能减排效率领先城市排名中,深圳紧随北京位居第二。
另外,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乏,西藏自治区未被选为研究对象)的排名显示,东部沿海省份和直辖市的排名在全国相对靠前,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省。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省份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占优,而在资源环境方面稍显劣势。黑龙江、吉林、青海的综合排名靠后,表明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与浙江省分列前三强。中部地区安徽省排名最高,该省份从2018年的第十位升至2019年的第六位;西部地区除了重庆位列第八位,其余的省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
鉴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高质量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仍需出台系统的应对方案,动态地保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有质量的平衡,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包容、可持续的增长。为此该蓝皮书建议:
第一,立足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推动国际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二,以绿色理念和“两山”理论为统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第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第五,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第六,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七,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全国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公布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07-20 09:34
2021-07-20 09:18
2021-07-20 09:13
2021-07-20 08:55
2021-07-20 08:41
2021-07-20 08:35
2021-07-19 15:36
2021-07-19 09:27
2021-07-19 09:21
2021-07-19 09:09
2021-07-19 09:02
2021-07-19 08:51
2021-07-19 08:34
2021-07-1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