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数码科技 > 行业新闻 > 正文

滴滴黑名单功能试运行 槽点颇多略显鸡肋

[作者:陈休]
2018-10-19 15:45

  滴滴在10月10号预告了黑名单功能,这样功能在10月18日正式上线了,司乘双方在将对方加入黑名单之后,12个月之内都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同时在试运行期间,加入黑名单后暂不可取消,而这项功能在上线之后受到了不少吐槽。一起来看看。

  9月以来,滴滴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为乘客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让公众再次信任滴滴。不过,“黑名单”功能却成了公众和专家吐槽的槽点,认为其作用“轻于鸿毛”,实质意义和作用不大。

  通过滴滴10日的“黑名单”功能预告中,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12个月内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但是,这个“亮点”并不能让大众买账。据了解,滴滴此前也有“拉黑”司机的功能,乘客可以在“我的行程”中点击司机的头像进入司机首页,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可以看到“加入黑名单”的选项,拉黑后,司乘将看不到彼此的行程。坦白地讲,滴滴此次出台的“黑名单”功能确实有些鸡肋。

滴滴黑名单功能试运行 槽点颇多略显鸡肋

  首先,拉入“黑名单”后,唯一的后果是司乘互相看不到彼此行程,互不再见,但对于双方而言均没有实质性影响。难道双方利益受损后,拉黑就解决问题了?不少网友向滴滴“建言献策”,建议滴滴根据司机被拉入黑名单的次数而取消其订单或解除其运营资格。其实,鉴于国内市场庞大的基数,乘客和司机再度遇见的频率本来就不高,而且司乘见面的频率与恶性行为并不直接挂钩。

  其次,拉黑的前提是没有发生致命的安全事故。滴滴此次的大力整顿源自多次年轻女性受害的事故,受害者们都是搭乘后便没有机会再下车,更不必说有机会把司机拉入黑名单。由此看来,滴滴“黑名单”功能对于极度危险事故的发生并无实质作用。

  第三,如果司机多次被乘客无故拉黑,是否会助长其恶性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在司乘关系中,并非全部是司机损害乘客的利益,也有部分乘客由于个人当时心情或其他与司机无关的问题而将情绪转移到司机身上。若司机“背锅”被拉黑后,是否会“破罐子破摔”?

  其实,公众关注的重点在于黑名单制度是否会对司机的不规范行为具有制约作用,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能够看到滴滴大力整改业务的决心与力度。国庆期间程维柳青携管理团队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整顿以来,滴滴从多个方面开展相应措施,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在入口方面包括加强对司机的安全审核,要求司机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每日出行前须通过人脸识别。此类措施能够保证司机群体的质量与安全性,降低乘客对出行安全的焦虑。针对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滴滴于9月初在全国试行运营行程中录音功能,该功能的初衷在于对司乘双方不文明行为的震慑,减少冲突行为的发生并减少纠纷。此外,在滴滴还对已有的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和未成年人乘车提醒等安全功能继续优化。

  以上就是滴滴黑名单功能试运行,槽点颇多略显鸡肋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滴滴打车手机应用软件怎么用

  推荐阅读:滴滴出行是什么 嘀嘀出行怎么样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